NÂ-VT

一、什么是语音?为什么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意义的载体,它是人类发出的、用于表示意义进行交际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际。没有语音这个物质外壳,意义无法传递,语言也就不能成为交际工具。

二、说出发音器官示意图中各部位的名称

1上唇     2 上齿    3  齿龈  4 硬腭    5  软腭   6  小舌  7 下唇    8  下齿   9  舌尖   10  舌面  11  舌根  12 咽腔   13  咽壁  14  喉盖  15 声带  16  气管  17  食道  18 鼻孔

三、为什么说语音的社会性质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社会性;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也具有社会性。每种语言的语音特点,如:有哪些音,没有哪些音;哪些音能和哪些音相拼,不能和哪些音相拼;哪些音能区别意义,哪些音不区别意义等等,这些主要不是由语音的物理性质和生理性质决定的,而是由语音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也就是由使用该语言的民众决定的,所以说语音的社会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例如,上海话有入声,北京话没有入声。“吸、白、笔、入”,在上海话里是入声,发音短促,在北京话里不是入声,发音不短促。

四、举例说明什么是音素?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例如:“爸”从音色的角度可以划分出“b”和“a”两个不同的音素。

五、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有四点:

-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会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 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 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六、举例说明什么是音节?什么是声母?什么是韵母?什么是声调?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如:“西安是一个美丽的古城 ”,发音器官紧张十次,是十个音节,写下来也是十个汉子。

*声母指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例如:在“好”这个音节里,辅音h就是它的声母。

*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例如:在“海”这个音节里,“ai”就是它的韵母。

*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例如:“低”读起来先降低然后再升上去,这种先降后升的音高变化形式就是音节“低”的声调。

七、说明元音、辅音和声母、韵母的关系?

元音、辅音和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语音得出来的概念。元音、辅音是音素的分类,适用于一切语言;声母、韵母是对汉语的音节进行分析得出的概念,只适用于汉语和与汉语有相同的音节结构的语言。在普通话中,声母都是由辅音充当的,韵母主要由元音来充当,有的韵母中也有辅音,但只限于n和nɡ。换一个角度说,元音只用在韵母中,辅音主要用在声母中(只有nɡ不作声母)。辅音n既用在声母中,也用在韵母中。如音节niān(蔫)里的前一个n 是声母,后一个n是韵尾。辅音 nɡ 不用在声母中,只用在韵母中,如ɡānɡ(钢)里的nɡ。

八、什么叫发音部位?什么叫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指的是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

发音方法主要指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法

九、普通话声母有哪几个发音部位?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

双唇音(上唇、下唇)

唇齿音(上齿、下唇)

舌尖前音(舌尖、齿背)

舌尖中音(舌尖、上齿龈)

舌尖后音(舌尖、硬腭前)

舌面音(舌面前、硬腭前)

舌根音(舌面后、软腭)

十、解释下列术语:

   ⑴塞音   ⑵擦音   ⑶塞擦音   ⑷鼻音   ⑸边音

回答:

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Bíqiāng的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Bèngliè而出,爆发承成声。

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Zhǎi fèng,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先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然后气流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先破裂,后摩擦,结合成一个音。就是塞擦音的前一半是塞音,后一半是擦音。

鼻音: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

边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但舌头的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塞鼻腔的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或一边通过。

十一、举例说明声母的送气和不送气。

塞音、塞擦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的叫送气音。如:p、t、k、q、ch、c

塞音、塞擦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的叫不送气音。如: b、d、g、j、zh、z

十二、举例说明什么是清音?什么是浊音?

清音: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又叫带音。如:m、n、l、r

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又叫不带音。如:b、p、f。。。

十三、举例说明什么是零声母。

         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做“零声母”。例如:“爱”(ai)开头没有辅音,就算是零声母音节

十四、普通话韵母分为几类?按结构可以分为单元韵母、复元韵母、带鼻韵母(有鼻韵尾的韵母叫鼻韵母)。

单元音韵母

  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单元音韵母发音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口形不变,舌位不移动。普通话中单元音韵母共有十个:a、o、e、 ê、i、u、ü、-i(前)、-i(后)、er

复韵母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叫复韵母。普通话共有十三个复韵母:ai、ei、ao、ou、ia、ie、ua、uo、 üe、iao 、iou、uai、uei。根据主要元音所处的位置,复韵母可分为前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和后响复韵母。双韵母是复韵母的特殊形式。

鼻韵母

  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构成的韵母叫鼻韵母。鼻韵母共有十六个:an、ian、uan、 üan 、en、in、uen、 ün 、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鼻韵母也会出现无韵头、有韵头之分。   韵母必须有韵腹

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四呼”。

开口呼 : 韵母不是i、u、ü 和不以 i、u、ü 起头的韵母

齐齿呼 : i或以i起头的韵母

合口 : u或以u 起头的韵母

撮口 :ü 或以ü 起头的韵母

十五、舌面单韵母的发音是由哪几个条件决定的?

三个条件:

1.舌位的前后

舌位指发音时舌面隆起部分的所在位置。发元音时舌头前伸,舌位在前,这时发出的元音叫前元音。普通话里有两个前元音,就是i、ü。发元音时,舌头后缩,舌位在后,这时发出的元音叫后元音。普通话里有3 个后元音,就是o、e、u。发元音时,舌头不前不后,舌位居中,这时发出的元音叫央元音。普通话里有1个央元音,就是ɑ。

2.舌位的高低

舌面抬高,和硬腭的距离达到最小时,发出的元音叫高元音。舌面降低,和硬腭的距离达到最大时,发出的元音叫低元音。由高元音到低元音的这段距离可以分为相等的四份,中间有三个点。舌位处在这三个点上时,发出的元音由上而下分别叫作半高元音、中元音和半低元音。普通话里有3个高元音,就是i、u、ü,有两个半高元音,就是o、e,有1个低元音,就是ɑ。

3.圆唇和不圆唇

嘴唇收圆,发出的元音叫圆唇元音;嘴唇展开,发出的元音叫不圆唇元音。普通话里有3个圆唇元音,就是o、u、ü ,有3不圆唇元音,就是ɑ、e、i 。

十七、举例说明普通话的声调有几类?每类的调值是什么?

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类:

阴平:高而平,叫高平调。调值 55。

例字:咪mī,身shēn

阳平:由中音升到高音,叫中升调。调值35。

例字:迷mí,神shén

上声:由半低音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叫降升调。调值214。

例字:米mǐ,审shěn

去声:由高音降到低音,叫全降调。调值51

例字:密mì,慎shèn

十八、举例说明上声变调的规律。

两个音节相连,前一个音节是上声时,这个上声受到它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发生变调。规律是:

+ 上声和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35,这叫逆行异化;在原为上声该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有的变35,有的变21

例如:在上声前:买米、好酒(变35)

      在轻声前:等等、想起(变35)

                姐姐、奶奶(变21)

+ 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内部层次的不同,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一种是第一音节调值变读21,第二音节调值变35;一种是前两个音节调值都变读35

例如:小老虎 (21 35 214)   管理组 (35 35 214)

+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则可以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上述办法变调。快读时,也可以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214,前面的一律变为35.

例如: 彼此友好 (35 214 35 214) (35 35 35 214)

  + 在非上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为21(半上)。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

声加阴平,例如:好书(21 55)、语音(21 55)

  上声加阳平,例如:买油(21 35)、两条(21 35)

  上声加去声,例如:写信(21 51)、美味(21 51)。

十九、举例说明“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 “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一”念阴平(55),“不”念去声(51)

例如:一、十一、统一

           不、偏不!

+ 在去声前,一律变35

例如:一样(35 51)、一定、不怕、不看

+ 在非去声(阳平、阴平、上声)前,“一”变51,“不”仍读去声(51)

例如:一般(51 55)、一年(51 35)、一手(51 214)、不吃(51 55)

+ “一、不”嵌(qian51)在相同的动词的中间,读轻声

例如:想一想、来不来

+ “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

例如:做不好、来不了

二十、举例说明普通话音节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明普通话音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声母、韵母、声调

例如:“身shēn”是一个音节,声母“sh”,韵母“en”,声调“55”

二十一、举例说明普通话声母和韵母配合的规律。

+ 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配合是有规律的。规律大致有以下几点:

(1)双唇音和舌尖中音d、t能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三呼韵母相拼,不能跟撮口呼韵母相拼。双唇音拼合口呼只限于u。

(2)“唇齿音、舌根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四组声母”只能跟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拼合,不能跟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拼合。唇齿音拼合口呼仅限于u。

(3)舌面音同上述四组声母正好相反,它只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

(4)舌尖中音n、l能跟四呼韵母拼合。零声母音节在四呼中都有。

+ 还可以从韵母出发,得出普通话声韵拼合的另一些规律:

(1)“o”韵母只拼唇音(b p m)和唇齿音( f )声母,而uo韵母却不能同唇音或唇齿音声母相拼。

(2) “ong”韵母没有零声母音节,“ueng”只有零声母音节。

(3) “ -i [ɿ] ”韵母只拼“z、c、s”三个声母,“-i [ʅ] ”韵母只拼“zh、ch、sh、r”四个声母,并且都没有零声母音节。

(4)er”韵母不与任何声母相拼,只有零声母音节。

二十二、试说明轻声和儿化的发音原理。

(。)轻声的发音原理:

+ 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读轻声

例如:笑着、活了、看过

+部分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和合成词中重叠式的后一音节要读轻声

例如:妈妈、劝劝

+构词后缀“子、头”和表示群体的“们”等要读轻声

例如:燕子、石头

但是“原子、光子、男子”等词的“子、头”都是实语素,不读轻声

+ 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要读轻声

例如:马路上、山下、外面

+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起来、下去”等要读轻声

例如:进来、过去、说出来

+ 有一批常用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

例如:窗户、先生、关系

(。)儿化的发音原理

1、音节末尾是a、o、e、ê、u(包括ao、iao的o)的,韵母直接卷舌

    a-ar   哪儿               ia-iar  豆芽儿

    ua-uar   牙刷儿         o-or   锯末儿

      uo-uor   酒窝儿         e-er    小车儿

      ie-ier   台阶儿           üe-üer   丑角儿

      u-ur   眼珠儿            ao-aor   豆腐脑儿

    iao-iaor   麦苗儿        ou-our   老头儿

    iou-iour   煤球儿

2、韵尾是i、n(除in、ün外)的,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卷舌

    ai-ar   锅盖儿          uai-uar   乖乖儿

      ei-er   刀背儿          uei-uer   一会儿

      an-ar   竹竿儿         ian-iar   书签儿

      uan-uar   好玩儿     üan- üar   圆圈儿

      en-er   书本儿         uen-uer   没准儿

3、韵母是in、ün的,丢掉韵尾,还要加er。

     in-ier   背心儿   脚印儿

      ün- üer   花裙儿   合群儿

4、韵母是i 、ü的,加er。

      i-ier   米粒儿   玩意儿   小鸡儿

       ü- üer   金鱼儿   有趣儿   唱曲儿

5、韵母是-i(前)、-i(后)的,韵母变作er。

     -i(前)—er   瓜子儿   没词儿  铁丝儿

       -i(后)—er   树枝儿   没事儿

6、韵母是ng的,丢掉韵尾,韵腹带鼻音,并卷舌。

     ang-ãr   药方儿   后晌儿

       iang-iãr   瓜秧儿   唱腔儿

       uang-uãr   天窗儿   竹筐儿

       eng-ẽr   门缝儿   板凳儿

       ong-ũr   没空儿   胡同儿

7、韵母是ing的,丢掉韵尾,加上鼻化的ẽr。

     ing-iẽr   花瓶儿   电影儿

三十四、为什么说汉字是表义体系的文字?

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字符,某些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来的。表音字符又大多含有意义,因此,汉字是表意文字。

三十五、怎样理解汉字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由于表意文字有不直接表音而能表意的特点,因而汉字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空性,汉字有这种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功能。古今汉语的语音虽然变化很大,但是汉字的字义的变化不很大,所以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容易阅读两千年前写的古书。汉语方言的分歧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同一个汉字在不同方言区常常有不同的读音,读起来常常听不懂,但是由于字义很少不同,所以写下来大体可以进行交际。汉族的历史悠久,方言分歧很大,表意体系的汉字能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方言之间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

三十六、小篆(zhuan triện在汉字形体演变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小篆,是对长期以来自然发展的汉子进行有计划、有领导的整理、简化的结果。

它结束了古文字杂乱纷纭(rối rắm)、异体繁多的混乱局面,做到了字有定形,奠定了方块汉子的基础,在汉子形体变化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三十七、为什么说汉字形体演变是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的?

汉字的形体主要是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不象形的书写符号; 

二、笔形从类似绘画式的线条逐步变成:横、竖、撇、点、折的笔画,书写更方便了;

 三、许多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步简化,如“书”,在小篆中“从聿者声”的形声字,现在简化多了; 

四、甲骨文、金文异体字繁多,小篆、楷书的异体字减少了。

三十八、古代的六书是什么?

古代的“六书”就是什么汉语的造字法: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三十九、什么是象形?什么是指事?它们有什么区别?

*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家提示符号来标示某个词的造字法。

*指事字与象形字相比:

象形字的字的形状是具体的事物;

指事字是表示抽象的、概括的事物或现  象

四十、什么是会意?它同象形、指事有什么区别?

*会意是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如“日、月”合成“明”,双“木”合成“林”等。

*会意同象形、指事的区别:

1.象形、指事是以独体、静态而名物,会意则是以合体、  动态而示意。

2.语法上,象形字、指事字多用为名词,会意字则多为动词。

Bạn đang đọc truyện trên: AzTruyen.Top

Tags: